第(3/3)页 理工科结社的目标和使命很难找啊。” 周新说:“我们的使命就是促进华国和阿美利肯之间的学术交流、科技交流。 我刚刚连名字都想好了,就叫明新会怎么样?教授您名字在前面,我名字在后面。 这不比什么百人会有牌面得多?” 胡正明连连摇头:“你这使命和愿景我倒没有什么意见,只是这名字太赤裸了,和使命、愿景一点都不搭啊。” 周新:“我们俩是创始人,叫这个怎么了? 百人会这名字和他们的愿景也不搭啊。” 胡正明坚持道:“不叫这个,叫这个,会对我们后续拉人进来造成困难。 换一个名字。 然后这个使命倒是没有什么问题。” 周新:“是的,我们可以定期组织活动,比如学术交流、资源置换、晚宴之类的。 同时也能为华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,共享优秀的华国留学生资源。 比如某个华国留学生他可能不适合学集成电路,但是他适合学物理,那我们可以通过结社推荐给华人物理学教授。 以及可以定期组织成员回华国进行学术讲座。” 胡正明:“我们首先要定一个标准,社团招收成员的标准。 然后我才好去联系人。” 阿美利肯有一些华人成立的理工科类协会,但是这些协会不够高端。 像阿美利肯华国工程师学会,早期领导人包括詹天佑,整个阿美利肯有一万多会员,从1966年开始每两年在弯弯组织召开近代工程技术讨论会。 到了1992年,华国的外国专家局和阿美利肯华国工程师学会签订合作协议,也每两年在华国举办一次工程技术研讨会。 周新说:“如果是工程师,那门槛是博士,同时需要在集成电路、机械、计算机等理工科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。 如果是学者,需要达到某个门槛,比如终身教授?” 胡正明问:“其实如果单纯谈工程师,很多本科毕业一直在工业界从事具体工作,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不亚于博士。 博士只是一个头衔,我了解到的在集成电路领域,很多华人工程师虽然不是博士,但是他们的能力远超博士。 像关建英,他只是本科,但是在模拟IC领域,整个阿美利肯比他厉害的华人不超过3个。 我认为这样设置不妥。” 没想到吧?没谁想到过在阿美利肯成立结社吧? 今天还是三章9k,求月票~ (本章完) 第(3/3)页